發(fā)布時間:2018-12-15 來源地:克萊德閥門
白煙”成分和桑拿房的“白煙”一樣
都是水!
沒聽過誰在桑拿房里中毒的!
“白煙”是機組降溫的循環(huán)水
在散熱過程中形成的蒸汽
并不參與燃燒反應
所以不存在污染
那么有人要問了:
“之前聽說電廠旁邊會下酸雨
危害很大,不是因為它嗎?”
這就涉及另一個知識點
燃料燃燒
中油電能的發(fā)電機組分兩種
一種是燃煤機組
以煤炭為燃料
另一種是燃氣機組
以天然氣為燃料
兩種燃料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:
點燃
C + O2 = CO2↑
點燃
CH4+2O2=CO2↑+2H2O
從化學式可以看出
兩種反應的生成物為水和二氧化碳
并沒有危害空氣質(zhì)量的物質(zhì)
那么污染物是哪來的呢?
不純凈的燃料
化石燃料中里含有氮、硫等多種元素
燃燒后產(chǎn)生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和粉塵
當這些燃燒產(chǎn)物進入大氣后
會在水凝過程中形成酸性物質(zhì)
例如亞硫酸和硝酸
這些污染物隨雨水降下形成酸雨
為了碧水藍天
除塵、脫硫、脫硝各種裝置
在中油電能的電廠里
一個都不少
先從燃煤電廠說起
煙氣想要排出去
要闖過三關
第一關:脫硝
由于燃燒室中溫度較高
至少在1200℃以上
氮氧化物特別容易在爐內(nèi)生成
電廠在爐內(nèi)增設低氮燃燒器
控制爐內(nèi)溫度
降低氮氧化物生成量
再將脫硝裝置接在燃燒爐出口
用液氨做還原劑
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法(SCR)
再次降低煙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
兩道工序之后
氮氧化物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”
第二關:除塵
許多小廠子的煙氣黑咕隆咚
主要是粉塵在作怪
在中油電能
他們先給煙氣戴上“口罩”
煙氣從脫硝裝置出來后
進入到除塵裝置
這個大盒子會用盡渾身解數(shù)
將粉塵吸出來
可減少99.9%以上的粉塵排放
從此黑煙是路人
第三關:脫硫
這是煙氣進入大氣前的最后一道“防線”
電廠多采用濕法脫硫法
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降至國家標準以下
提前跟酸雨說拜拜
最后煙氣經(jīng)過加熱
通過高高的煙囪排出去
這時排出的白煙
已經(jīng)是完全符合國家標準
不會有污染,不會有酸雨
而燃氣機組的煙氣處理則稍有不同
由于煙氣中幾乎不含二氧化硫
也不會產(chǎn)生粉塵
所以只有脫硝這一個步驟
但燃氣機組的煙氣處理并不輕松
國家對此項數(shù)據(jù)要求極為嚴格
老舊的降氮設備已經(jīng)不能滿足要求
必須進行升級改造